剛完結的巴黎2016春夏女裝週,當中最多人討論的,必定是亞歷山大·王(ALEXANDER WANG)在巴黎世家(Balenciaga)的最後一個發佈會。外間猜測王大仁與巴黎世家結束賓主關係,是因為王大仁的個人品牌得到巨額投資,令他想專注發展自己的品牌。辜勿論王大仁與巴黎世家是否好心分手,毫無疑問,王大仁在巴黎世家的三年,絕對不可以說是成功。
時尚炮杖嘴Cathy Horyn,在2010年曾這樣評論王大仁:「王先生不是個出色的設計師,雖然有些人給了他很高的評價,但他顯然是個只懂得取巧的設計師。」她續說:「王先生沒勇氣嘗試大膽設計或創新事物。」評論中,這位《The New York Times》時尚評論員還暗示王大仁當季有些設計,是模倣Marni上一季大賣款式。
王大仁是否如Cathy Horyn所說不是一個出色的設計師?誰也不敢一口咬定,因為何謂「出色」?在每人心目中也有不同定義。但是,我們不能否應,王大仁初出道便能夠在時尚界嶄露頭角,是因為《穿著Prada的惡魔》(The Devil Wears Prada: A Novel)小說中魔鬼上司的原形,美國版Vogue主編Anna Wintour一手捧紅,當然還有王大仁在美國紐約這大都薈,每晚派對上結交的那些名人和名星朋友。
受到一大堆名人與名星追捧,是不少品牌作為現今時尚界成功的捷徑。可是,這條捷徑卻不能為那些品牌帶來歷史和傳統。歷史和傳統,是要經過多年培養,也是一個品牌令消費者嚮往的重要元素。在法國,巴黎世家可以說是繼HERMES、Louis Vuitton、CHANEL後第四個歷史最悠久的高端品牌,而在美國帕森設計學院(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)畢業的王大仁,明顯不懂傳承和延續歷史和傳統的理念。
回望過去,為巴黎世家創立了一個時代的法國人尼古拉·蓋斯基爾(Nicolas Ghesquière),他年輕時不曾受過正統的設計學校訓練,反而於14歲的求學時期,先後於agnès b.及Corinne Bocson實習,19歲畢業後成為Jean Paul Gaultier的助理設計師,其後同時在法國品牌poles與意大利品牌Callaghan浸淫,直至23歲加入巴黎世家,再於兩年後,以僅僅25之齡成為品牌創作總監。
反觀王大仁,他只曾在求學時期二年級在馬克·積加斯(Marc Jacobs)短期實習。他從帕森設計學院修業後,隨即自立個人品牌,未曾體會過任何一個高級品牌的傳統精神。然而,尼古拉所執掌的巴黎世家,十五年來一直保持著品牌創辨人Cristobal Balenciaga生前的主張──對未來主義的前衛探塑。相反,王大仁手上的巴黎世家,總是脫離不了他自己品牌的影子,令巴黎世家看似是高端版亞歷山大·王。
一個以傳統和歷史作為賣點,主力售賣高貴及典雅手袋的歐洲品牌,是不需要一個喜愛夜蒲的「美國仔」。至少,從王大仁自己的個人品牌所出產的手袋來看,可以肯定這位熱愛街頭運動風格的設計師,沒有能力如往日尼古拉與另一位法國手袋設計師Myriam Schaefer一樣,替巴黎世家創造出極具代表性的「it bag」──Motorcycles bag。
在今年2月,馬克在接受英國版Vogue主編Suzy Menkes訪問時,直斥現今新一輩年輕設計師的陳腔濫調,沒有創意之餘也沒有可觀的內容。其矛頭,更是直指王大仁。的確,沒有歐洲文化教育基礎的王大仁,真是未夠歷練駕御一個具有一百年歷史的老品牌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